网易彩票

網絡詐騙的識別與防范

文章來源: 网易彩票app 發布于: 2013-12-11  瀏覽: 1330


當前隨著網絡的日益飛速發展,為全人類建構起一個快捷、便利的虛擬世界。在這個空間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網絡詐騙犯罪正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這一犯罪手段的日漸猖獗,許多騙子紛紛把目光轉向涉世未深的學生群體。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擊,打擊不法活動,另一方面,就要靠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識和識破詐騙的能力。特別是對于我們大學生朋友而言,要學習一定的防范網絡詐騙的基本知識,提高防范網絡詐騙的基本能力,遇到實際問題,忌盲目,多思考,千萬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

為了幫助大家識破一些網絡詐騙,我們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詐騙類型(共8類17種手段),供各位大學生朋友們學習參考。

一、利用QQ盜號和網絡游戲交易進行詐騙

1、冒充QQ好友借錢。騙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戶密碼,然后張冠李戴冒名頂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錢,如果對方沒有識別很容易上當。大家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摸清對方的真實身份。需要您特別當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網絡視頻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盜取圖像的方式用“視頻”與您聊天,您可千萬別上當,遇上這種情況,最好先與朋友通過打電話等途徑取得聯系,防止被騙。

案例:某校學生小劉在宿舍上網,登陸QQ后發現在國外留學的好友也在網上,于是就主動跟好友聊起天來,聊了一會兒,“好友”把視頻打開了,小劉一看就是好友的影像,但此時視頻馬上就關閉了,“好友”接著說,自己的哥哥在生意上有點麻煩今天急需用錢,讓小劉先給他哥哥匯款3000元。小劉想也沒想,就趕緊去銀行辦理了匯款業務,匯完款后小劉給好友打了電話,好友說什么錢呀,小劉說你不是讓我給你哥哥匯款3000元嗎?這時她才發現被騙了。

2、網絡游戲裝備及游戲幣交易進行詐騙。伴隨網絡游戲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針對虛擬網絡游戲的詐騙案件不斷增多,常見的詐騙方式一是低價銷售游戲裝備,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網絡游戲,進行游戲幣及裝備的買賣,在騙取玩家信任后,讓玩家通過線下銀行匯款的方式,待得到錢款后即食言,不予交易;二是在游戲論壇上發表提供代練,待得到玩家提供的匯款及游戲賬號后,代練一兩天后連同賬號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賬號時,雖提供了比較詳細的資料,待玩家交易結束玩了幾天后,賬號就被盜了過去,造成經濟損失。

案例:網名為“戰將”的游戲玩家告訴記者,他玩《暗黑》游戲已有一年多時間,一次他突然接到一位玩家的信息,說有高等級的盔甲和魔法道具出售,其中一套80級的盔甲正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為能夠快速升級,他最終與這位玩家談妥以1200元的價格成交,但當他將錢如數匯入對方銀行賬戶后,玩家從此消失,此時他方才醒悟自己被騙。

3、交友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網站以交友的名義與事主初步建立感情,然后以缺錢等名義讓事主為其匯款,最終失去聯系。

二、網絡購物詐騙

是指事主在互聯網上因購買商品時而發生的詐騙案件。其表現形式有以下6種:

1、多次匯款——騙子以未收到貨款或提出要匯款到一定數目方能將以前款項退還等各種理由迫使事主多次匯款。

2、假鏈接、假網頁——騙子為事主提供虛假鏈接或網頁,交易往往顯示不成功,讓事主多次往里匯錢。

3、拒絕安全支付法——騙子以種種理由拒絕使用網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謊稱“我自己的賬戶最近出現故障,不能用安全支付收款”或“不使用支付寶,因為要收手續費,可以再給你算便宜一些”等等。

4、收取訂金騙錢法——騙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數額的訂金或保證金,然后才發貨。然后就會利用事主急于拿到貨物的迫切心理以種種看似合理的理由,誘使事主追加訂金。

5、約見匯款——網上購買二手車、火車票等詐騙的常見手法,騙子一方面約見事主在某地見面驗車或給票,又要求事主的朋友一接到事主電話就馬上匯款,騙子利用“來電任意顯軟件”冒充事主給其朋友打電話讓其匯款。

6、以次充好——用假冒、劣質、低廉的山寨產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貨后連呼上當,叫苦不堪。

案例一:趙先生在網上訂購了一臺售價僅為680元的蘋果牌筆記本電腦,按照銷售電話與賣方取得聯系后,賣方以各種名義讓趙先生先后五次匯了8000元,最終也沒有把貨送到趙先生手中,趙先生要求退款,對方答應退款,又用各種理由讓事主向同一賬號匯款17800元,這以后趙先生就再也聯系不上對方了,原來自己被騙了。

案例二:鄭女士在網上發現一條出售諾基亞手機的信息,與對方取得聯系后,在銀行向指定帳戶匯款1000元,后對方以未收到匯款為由,讓鄭女士連續兩次匯款,然后,對方提出要匯款總額到5000元以后方能將以前款項退還,鄭女士再次匯款,最后,對方又以擔負保險金、運費等名義要求鄭女士多次匯款,最終鄭女士與對方失去了聯系,這才發現被騙。

上面列舉了這么多種詐騙手段,您一定會問,哪些人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侵害對象呢?據數據顯示,年齡在20至30歲之間,受過高等教育的網民是最容易受到這類不法侵害的,尤以大學在校生和公司職員為最多。此外,喜歡上網,對網絡世界有一知半解的中老年人,也可能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

三、網上中獎詐騙

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傳播軟件隨意向互聯網QQ用戶、MSN用戶、郵箱用戶、網絡游戲用戶、淘寶用戶等發布中獎提示信息,當事主按照指定的“電話”或“網頁”進行咨詢查證時,犯罪分子以中獎繳稅等各種理由讓事主一次次匯款,直到失去聯系事主才發覺被騙。當您登陸QQ或打開郵箱時是否會收到一些來歷不明的中獎提示,不管內容有多么逼真誘人,請您千萬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謂的咨詢電話或網頁進行查證,否則您將一步步陷入騙局之中。

案例:王先生在家上QQ時,屏幕上彈出一條中獎信息,提示王先生的QQ號碼中了二等獎,獎金58000元和一部“三星”牌筆記本電腦,王先生喜出望外,想都沒想就按網上留下的電話與對方取得了聯系。對方要求王先生在得到獎品之前必須先匯1580元郵費,王先生馬上照辦,對方又要求匯3880元保證金,王先生再次照辦,對方再次要求匯7760元的個人所得稅,王先生接著照辦,對方最后要求還得再匯6000元的無線上網費,王先生匯完錢后就再也聯系不上對方了,這時他才發覺自己被騙了。

四、“網絡釣魚”詐騙

“網絡釣魚”利用欺騙性的電子郵件和偽造的互聯網站進行詐騙活動,獲得受騙者財務信息進而竊取資金。作案手法有以下兩種:

1、發送電子郵件,以虛假信息引誘用戶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發送欺詐性電子郵件,郵件多以中獎、顧問、對賬等內容引誘用戶在郵件中填入金融賬號和密碼。

2、不法分子通過設立假冒銀行網站,當用戶輸入錯誤網址后,就會被引入這個假冒網站。一旦用戶輸入賬號、密碼,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竊取,賬戶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領。此外,犯罪分子通過發送含木馬病毒郵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計算機內,一旦客戶用這種“中毒”的計算機登錄網上銀行,其賬號和密碼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竊取,造成資金損失。

案例:北大某文科院系的大二學生小A最近是“背”了點。在一次網絡購物中,他被整整騙去了5000元。回憶受騙過程,小A滿是痛苦:在點開了某網站賣家給的鏈接后,他進入了一個類似“工行網上銀行”的網站,當按要求輸入自己的卡號和密碼時,頁面卻彈出“對不起,您的操作已超時,請返回重新支付!”的提示。于是他重復刷新,反復輸入口令和密碼,而實際上,他每輸入一次,賣家就會從卡上劃走1000元,最后,整整5000元便不知不覺地流走了。

同學們如收到有如下特點的郵件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打開和聽信:一是偽造發件人信息;二是問候語或開場白往往模仿被假冒單位的口吻和語氣,如“親愛的用戶”;三是郵件內容多為傳遞緊迫的信息,如以賬號狀態將影響到正常使用或宣稱正在通過網站更新賬號資料信息等;四是索取個人信息,要求用戶提供密碼、賬號等信息。還有一類郵件是以超低價或海關查沒品等為誘餌誘騙消費者。

針對假冒網上銀行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登錄網上銀行時,應留意核對所登錄的網址與銀行法定網址是否相符,謹防被假冒銀行網站欺騙;二是妥善保管賬號和密碼,不要選諸如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電話號碼等作為密碼,建議用字母、數字混合密碼,盡量避免在不同系統使用同一密碼;三是做好交易記錄,對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等平臺辦理的轉賬和支付等業務做好記錄,定期查看“歷史交易明細”和打印業務對賬單,如發現異常交易或差錯,應立即撥打有關客服熱線進行確認;四是管好網銀數字證書,避免在公用的計算機上使用網上交易系統;五是萬一賬號資料被盜,應立即修改相關交易密碼或進行銀行卡掛失。此外,上網電腦要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不要輕易下載或打開來源不明的文件,防止個人賬戶信息被黑客竊取;六是通過正確的程序登錄支付網關,通過正式公布的網站進入,不要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網址或其他不明網站的鏈接進入。

五、訂購機票、火車票詐騙

年關將近,忙碌了一年的大學生們開始放緩奔忙一年的腳步。與此同時,騙子卻瞅準了春節前學生疲于學習、忙于考試、準備回家的“思維疲軟期”,利用網絡購物、網絡訂票等等的“學生潮”大行其道。校園里,隨處可見寒暑假網絡火車票、機票預訂等小廣告。面對寒暑假期間“一票難求”的現狀,許多同學傾向于通過網絡訂購車票。但是請同學們不要輕信網站要求先付款后送票的交易請求,盡可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同時在領取網購機票、火車票的時候也要注意當場識別車票的真偽。

六、針對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在校生兼職的詐騙

由于網絡經濟的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了在網上投遞簡歷,大部分企業單位也更愿意先從網上進行初期的人才篩選工作,一些網絡騙子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對求職心切、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畢業生進行詐騙。他們多半冒充某國際或國內著名企業,甚至世界500強的企業工作人員,自稱是某助理或某主管,給大學生們打電話時,先進行一番摸底后,要求電話面試,然后以各種理由,讓應聘者交納手續費、押金等等;或是套取求職者信息,向其親屬實施的詐騙。

網上的招聘廣告中,所謂“收入可觀、輕松、兼職、可支配時間、可帶回家”等大多是誘餌,引人上鉤。以快遞費、培訓費、押金、服裝費、中介費、考試費等名義收錢的,大多都是騙子。騙子手段花樣翻新,但是請同學們時刻牢記一點:凡是要銀行卡賬號和密碼的,基本都是騙子。

七、針對各種資格、等級考試的網絡詐騙

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同學們對于自身要求也不斷提高,馬不停蹄的參加各種各樣的等級、資格考試、希望借此來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和就業競爭力,諸如:英語四六級、小語種等級考試、托福、雅思、計算機二三級、會計師、司法考試、人力資源師、秘書證、導游證等等,“考證熱”急劇升溫。

在互聯網絡上,提供各種考試信息、考試資料、預測考題、考試答案的詐騙網站也層出不窮,作案手法有些類似于網絡購物的流程。

八、針對學術論文的最新形式網絡詐騙

當前,許多高校的學子(包括碩士、博士和博士后)要順利畢業或者出站,無不需要發表若干篇論文,可是,當前期刊界,想要在權威的學術期刊或網站發表論文,不僅要下一番苦功,還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甚至在煞費一番苦心之后也不見得能夠發表一言半語。目前,一種號稱能幫助發表學術論文得虛假網站應運而生,詐騙手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網站聲稱把你寫好的論文推薦給某些核心期刊,優先安排發表。按網站要求,先交50%的論文發表訂金,在你交了訂金,把文稿寄過去后,就石沉大海、論文不能見刊不說,訂金也白交了,哪里還能要回來?

2、嫌疑人在網上設立與知名雜志同一名稱的虛假網站,給受害人發送其文章可以在網站錄用的函,并給予其帳戶,以讓其向指定的帳戶匯入版面費為由進行詐騙。

面對以上形形色色的網絡詐騙手段,作為大學生群體應該如何有效地識別、應對和防范?別著急,海淀警方給您支招:

當您在網上遇到騙子后,您該怎么做?

1、不要主動與對方聯系,撥打所謂的咨詢電話,這樣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鉤。

2、不要過分依賴網絡,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記“不決斷晚交錢,睡一覺過一天,再找親人談一談”的口訣,比如對方要求你現在把錢給我寄過來,你就記住不決斷晚交錢,說等一等,明天再說;第二句話“睡一覺過一天”是說一般睡一覺到第二天早上起來都明白了,當時覺得比較暈,叫忽悠,睡一覺就好了;最后是找同學、室友、親人談一談,大家聊一聊。有這三句話就保了三個險。

3、一旦發覺對方可能是騙子,馬上停止匯款,不再繼續交錢,防止擴大損失。

4、馬上進行舉報,可撥打官網客服電話、學校保衛處電話、當地派出所電話或110報警電話向有關部門進行求證或舉報。

警方提示:提高警惕,嚴防上當。

1、不貪便宜。雖然網上東西一般比市面上的東西要便宜,但對價格明顯偏低的商品還是要多個心眼,這類商品不是騙局就是以次充好,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騙上當。

2、使用比較安全的安付通、支付寶、U盾等支付工具。調查顯示,網絡上80%以上的詐騙是因為沒有通過官方支付平臺的正常交易流程進行交易。所以在網上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查看、不嫌麻煩,首先看看賣家的信用值,再看商品的品質,同時還要貨比三家,最后一定要用比較安全的支付方式,而不要怕麻煩采取銀行直接匯款的方式。

3、仔細甄別,嚴加防范。那些克隆網站雖然做得微妙微肖,但若仔細分辨,還是會發現差別的。您一定要注意域名,克隆網頁再逼真,與官網的域名也是有差別的,一旦發現域名多了“后綴”或篡改了“字母”,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特別是那些要求您提供銀行卡號與密碼的網站更不能大意,一定要仔細分辨,嚴加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4、千萬不要在網上購買非正當產品,如手機監聽器、畢業證書、考題答案等等,要知道在網上叫賣這些所謂的“商品”,幾乎百分百是騙局,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更不能參與違法交易。

5、凡是以各種名義要求你先付款的信息,請不要輕信,也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銀行卡借給他人。你的財物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要交給他人,特別是陌生人。遇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6、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本人證件號碼、賬號、密碼等,不向他人透露,并盡量避免在網吧等公共場所使用網上電子商務服務。網絡詐騙,正以詭譎多變、防不勝防的態勢侵入我們的生活,樹立牢固的安全觀念,常備警惕之心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而言尤其重要。

其他應采取的網絡安全防范措施還包括:

一是安裝防火墻和防病毒軟件,并經常升級;

二是注意經常給系統打補丁,堵塞軟件漏洞;

三是禁止瀏覽器運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碼;

四是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網站,不要執行從網上下載后未經殺毒處理的軟件,不要打開msn或者QQ上傳送過來的不明文件等,加強對各類QQ病毒的防范和清除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現實詐騙還是網絡詐騙,騙子最終的核心或者是共同點都是一個騙字,只要同學們多加強預防心理,多提高一些警惕,多留點心眼,就一定會發現狐貍尾巴。